(一)学校简介
淮南联合大学成立于1984年9月,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专升本”联合培养院校,安徽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主校区占地800余亩,南依郁郁葱葱的舜耕山,北眺曲折蜿蜒的淮河,紧临城区交通主干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等30多项荣誉称号。
(二)校史沿革
1984年成立淮南联合大学,40年大学专科办学历程。
1989年8月, 淮南财会职工中专学校并入淮南联合大学。
1997年4月,淮南电大并入淮南联合大学。
2004年7月,淮南职工大学(淮南职业医专、淮南机械职工大学、淮南机械中专学校)并入淮南联合大学。
2006年11月,新校区投入使用。
2022年10月,市委正式批复淮南卫生学校(含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等8所中职学校整建制并入我校。

(三)学校荣誉
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安徽省“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
安徽省文明单位
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先进单位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
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淮南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和秘书处单位淮南市文明校园





(四)地理位置
校园设施完善:学校现有田家庵区4个校区、高新区职教园区2个校区和潘集区1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60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
区位优势明显:距离淮南站8公里,淮南南站17公里,淮南汽车站9公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车程1小时),交通便捷;
文化氛围浓厚:南靠武王墩墓国家遗址公园,楚风汉韵,源远流长。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94人,其中高级职称228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72%,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48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60.83%。目前省级教学名师16人、教坛新秀16人,省级教学团队1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人选3人,淮南市学科名人5人,享受市政府津贴2人。理论课教学教师与实践课教学教师比例恰当,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素质过硬、梯队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安徽首批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
安徽省纳米碳基材料与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主持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安徽省自然基金、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重点研发、安徽省科技攻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20余项,企业合作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项,出版教材、专著7部(英文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SCI收录180余篇。 主持教学研究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9项。
















(一)主要成果
完成学术著作6部,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省级规划教材11部;
截止2024年10月,共获得国家专利授权669项,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122名,在省内高职院校排名第6;
国家级重点项目6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95项,各类产学研项目99项;


学校近五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





(二)社会服务






(三)技能大赛
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可免试专升本入学考试
我校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和质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稳居第一梯队;

我校学子在2024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国赛区国际总决赛中勇夺一等奖

淮南联合大学2021-2023年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2024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金奖
学校承办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及应用赛项区域选拔赛(华东赛区)、第十八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安徽赛区皖北片·省级半决赛、 “中银杯”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化工HSE技能”赛项、 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等赛事;
2024年“中银杯”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化工HSE技能”大赛

第十八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安徽赛区皖北片·省级半决赛

2024年“中银杯”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化工HSE技能”大赛

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大赛







我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近三年均在95%以上,2024年就业落实率达到96.62%,学生对母校的院校环境满意度和生活服务满意度等多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近三年专升本升学人数逐年增加,2024年专升本人数突破400人。

2022-2024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

来源于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单击可查)

2022-2024届毕业生专升本人数
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建设群。1个国家级生产线实训中心,8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精品课程、思政课程、一流核心课程等50余项。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省只有2所高职院校获批,我校是其中之一。


国际交流合作
入选乍得国家职业标准建设单位;
加入AHK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联盟,挂牌中德(淮南)职业培训中心,开启中德双元制育人新篇章;
与日本大阪观光大学、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交换生项目。


专本联合培养
电子商务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淮南师范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
与师院老师协作育人,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和实习、工作及考研;
2024年首届本科班考研录取7人,入职国家电网2人。


